返回

独家揭秘:家装企业为什么做不大?

2018-10-28 19:451703

2017年被称为定制家居企业上市大年,尚品宅配等多家企业陆续登陆资本市场,定制家居行业一片欣欣向荣。

独家揭秘:家装企业为什么做不大?

与之对比,家装行业很少出现大规模企业。“大行业、小公司”是大家对家装行业的共识,即使是家装行业第一股东易日盛,2017年的营业总收入为36.12亿元,放眼全国,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家装公司约为12家,更多中小型装修公司被卡在瓶颈“亿级”以下的位置,如鲠在喉。

家装人就像是躺在一个金矿上,自己却苦哈哈的,全行业都在面临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身在四万亿海量产业市场里,这样一个超级大市场,大部分装企却都做不大?

这不仅是一个自我拷问,更是奋斗在行业内的每一个装企朋友都希望改变的愿望!我们不妨深度剖析背后原因:

一、难以形成标准化模式,可复制性差

肯德基、麦当劳是餐饮行业的巨头,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有三个共性:第一,所有产品都是标准化的,包括本地化的油条、皮蛋粥,甚至服务流程、话术等;第二,它们都有完整、标准和高效的供应链体系;第三,这些连锁店的店面设计、物品陈列和展示窗口全世界都一个样。

我们可以看出,标准化是可复制性的前提,继而才能规模化。家装行业的不可复制性也就有了解释:

1.施工工艺不可复制

设计师还有专门的建筑学院、专门的设计学方向可供学习培训,而多年来施工工人却没有专业的技能培训机构,手艺(技术)几乎全部来自于师傅的传授,即使是水电工种,师傅传授的比例也大大超过专业学习的比例。施工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全行业基本是空白。

这也导致了不同的施工工人即使在面对同一道工序时,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难以形成标准化的工艺标准。

如地面找平时,找平层的允许偏差,有的施工工人认准2mm,有的认准4mm,大家的标准都不一样。

施工时更多的是凭经验施工,不像家具一样可复制成品,主要靠人的经验和责任心完成工作。

很多装修公司在施工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施工痛点,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施工团队水平参差不齐,没有一套严格的施工标准,很多工人心中的合格装修其实并不合格。

2.工地管理不可复制

装修公司的施工团队无疑两种,班组制和承包制。班组制即装修公司自行建立施工团队,这种模式需要的精力及人力成本太高,所以通常装修公司采用的是承包制,即设计师签单后,装修公司把施工外包给项目经理(或者劳务公司),项目经理(或者劳务公司)再按固定价格比例分包给包工头,最终负责施工的人,并不是直接对装修公司负责的,基本不归装修公司管,这样做的弊端是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及管理的准确性。

你可能会觉得起码项目监理是自家的,他能督促监管好工地现场。事实上,包工头比你更懂监理的重要性,他们擅长用各种“潜规则”把项目监理捆绑成自身的利益共同体,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互相包庇,猫腻过多导致用户装修的体验非常差,同时也是制约工地管理的重要原因,工地做不大,工地数量上不去,公司自然无法进行下一步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某匠和某创体系在全国可以说是复制了很多店,但是真正盈利的却很少,不断出现恶讯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其原因不是模式不好,而是因为内部出现了问题,其中人是最大的问题。

3.供应链不可复制

在供应链上由于单个城市的合同量少,家装公司一般只是跟当地的材料商合作拿货。

装修公司的区域服务性,使得这些小装修公司在整合供应链的能力上非常有限。业务区域覆盖小,订单产量上不去,在当地的材料采购上就难有议价权。所以在北京建立起来的供应链体系很难成功复制到山西本地,就是这个道理。

4.运营管理体系不可复制

由于地域差异、历史文化等因素,不同区域衍生出不同的计价模式,如有些地方采用一房一厅计价,有些地方则采用平方米计价。平方米计价里面又包含了建筑面积计价、使用面积计价、净面积计价。北京的房子赠送面积相对较多,如果按房产证上的建筑面积计价,装修公司无疑会亏大。

同时,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因消费观念、生活习性不同,对同一个计价套餐的接受能力也不同。

因此当一家装修公司做大之后想要另外开分店,计价方式、计价套餐、营销手段等都得重新摸索,因地制宜。

正是由于家装行业可复制性差,分公司开到几家就开不动了,始终难以跨越“亿级大关”。

二、不自知的财政危机:寅吃卯粮

大多数装修老板都不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采用的通常是记账式财务,而非运营式财务。这就埋下了一个极大的隐患。(详情点击查看往期热文☞

《苹果装饰留下的死亡魔咒:别让装修公司在财务上死得不明不白》

实际上,家装企业由于其行业的自身特性,其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要超过很多其它行业。

家装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有这样几个特点:

1、客户数量众多,大量交易均为现金往来。

2、家装企业应收款少,但应付款数量巨大。

3、交易时间分散,现金往来时间在一个会计月度中均有往来发生。

家装企业的现金流相对是充裕的,大量的款项均是以现金形式出现的,在一个时期内,家装企业所掌握的现金流甚至会超过其企业所有资产总和。

很多家装老板,做了一整年,居然不知道自己企业利润的具体数字,也不知道有多少应付款存在,更无法算清楚每个月度的具体经营情况,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来摸石头过河。

前期通过各种低价营销,产生大量客单订金,短时间内现金流入达50万、100万、200万甚至更多。但这些只是订金,不是全款。施工团队能否保证年底收回所有客户的全款?年底的营业额能否抵消供应商欠款、工人成本等等?这些在现金流中都是无法体现的。

另外,装修公司营销能力突出的话,年底也能继续获得新的客单和订金,用明年的订金来填补今年的供应商欠款和工人支出。这会让装修老板产生公司资金健康的假象,继而不断开分公司扩大规模,加大广告营销投入成本,每家分公司继续复制总公司的模式,每年的现金流都很多,但就是不赚钱。

更可怕的是,遭受了家装公司的“倒闭潮”,“先进货、后付款”的潜规则正遭受极大的挑战,家装公司的现金流面临巨大压力,任何风吹草动的苗头都会在如今的互联网上大力发酵,供应商和消费者就会闻风而动,一场催款风暴就足够压垮岌岌可危的家装公司。

即便是苹果装饰这样的国内知名装修公司,依旧存在被现金流迷惑的问题,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三、潜规则不计其数

装修行业涉的链条过于冗长,各个环节之间过于分散,中间数不清的灰色地带是潜规则的滋生温床。

1.设计师

传统家装模式下,设计师身兼“设计”“销售”两大角色,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签单奖金和材料销售的提成,主要任务就是签单。

设计师带用户去线下店购买装修材料时,考虑更多的往往不是性价比,而是多拿提成,哪有心思去考虑设计细节和设计细节。

遇到高质量的意向客户时,设计师甚至会扣下这个报名,私下另找施工工队合作共同拿下这个客户,这就是所谓的私单。

2.项目经理

正如上文所说,项目经理和项目监理其实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会互相包庇,往往共同忽悠业主变更方案坐高造价,增项漏项不断,偷工减料更是常事。施工能走捷径的往往不会绕路,比如在辅材上很容易做手脚,原来用美巢腻子粉,装修公司也采购了,但可能会被中途串通换货,所得利益私底下瓜分。

项目经理也存在私单的情况,明面上看,以300块钱接下一个工地明显就是亏本买卖,其实私底下项目经理会趁机接下附近楼盘几个单好从中捞点油水。

虚报用量也是他们惯用的手法。通过在主辅材数量上弄虚作假从而牟取私利。

因篇幅有限,关于家装企业做不大的原因暂且罗列出上面几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

正因为种种制约,家装企业明明坐拥偌大市场,却迟迟停留在“大行业、小公司”的层面上。为了改变目前的局面,不少装修公司都开始尝试改革:如推广标准化施工工艺、重构设计师架构、改革管理体系等。

不可否认的是,谁先成功迈出一步,谁就将率先拥抱更为广阔的家装市场。

品牌相关新闻

上一篇:六大保障,打造家具装饰专用安全生态板材

下一篇:祝贺河北总代范总成功加盟圣鹿国际板材!

  • 举报
关闭
同类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