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建言献策】生态文明建设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2019-01-18 10:491364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银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委员会等组织联合发布“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在全世界各地大力推行,并将其定义为一种保护、可持续管理和修复生态系统的行动,得到国际社会的赞赏。这种方法颠覆了以往片面依赖技术手段实施生态治理的认知,提倡依靠自然力量,进行恢复和治理生态系统,解决了工业社会用技术手段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着眼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新思想。下面就此作些简要介绍。

生态文明建设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一、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

人与自然有极其重要的辨证关系。人类来源于自然,在自然哺育下成长,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所以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人是自然的组成成分,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人不是自然的上帝,而是自然的伙伴。人破坏自然就是破坏自己的生存条件,人离不开自然而存在。人类必须坚持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自然惩罚。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人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与有机身体,人与自然界密切联系、相互制约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和自然不是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正确对待自然是人类的应有责任。

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简介

1.《方案》的由来

国际组织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一种新理念在全球推行,开始时仅作单项,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推行。2015年欧盟认识到这一理念在改善人与自然关系、塑造可持续竞争力中的巨大潜力,将《方案》纳入更广泛更大规模试点,作为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多重领域。它颠覆了人类在工业社会中以技术手段而破坏自然并获取自然资源的单向思维方式,指向可持续发展,靠自然力量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2.《方案》的内涵

《方案》是一种受自然启发支撑并利用自然的解决方案,以有效和适宜性手段应对社会挑战,提高社会的韧性,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这个《方案》将通过资源高效利用,因地制宜和系统性干预手段,使自然特征和自然过程融入城市、陆地和海洋景观。至此,将《方案》逐步扩展到可持续发展的多重领域,把从自然中来的自然能力因素扩充到各地的生态治理之中。《方案》是一种绿色符合自然规律的方案,是促进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方案,而不是以工业手段和技术处理与自然发展完全对立、掠夺性破坏性的方案,带来生态灾难的方案。《方案》也称为自然《方案》。

《方案》根据对生态系统的不同利用方式可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利用未经干预或最小化干预的生态系统,如自然通风净化空气、以城市绿地管理雨洪;二是修复生态系统如土壤治理、恢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三是模仿自然规律创造生态系统,如新建绿色屋顶和绿墙外立面等设施,调节微气候。

3.《方案》具有的特点

1)包罗万象:服务于经济、生态和环境多重目标。

2)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为基础任务,制定长期稳定方案。

3)作为创新型和综合性治理手段:可单独实施或与其他生态化工程技术手段协同实施。

4)因地制宜:以跨学科专业和知识为支撑,便于交流复制和推广。

5)可应用于多维空间尺度:与陆地和海洋景观有机结合。

《方案》主动寻求对自然的前瞻性保护,无疑是指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应成为今后生态治理的方向。对于某些工业技术方案,要首先将其生态化,才可考虑与生态自然《方案》联合使用,克服其不利生态环境保护的因素。

4.案例

1)德国斯图加特市,根据本市气候特点,提出建设通风廊道。即依靠自然风模式和密集的植被解决热岛效应和污染等问题。他们将通风廊道与河流、公园、草地和轨道交通相连形成绿色网络,保持城市通达性。

2)德国柏林市,其城市搞绿道工程,共修20条绿道形成绿色网络,改善城市小气候,并把废旧机场、空地转型作为社区移动性“游动园艺场”,有效利用城市土地。

3)荷兰阿姆斯丹水城,在水城中用小块地建邮票大小公园,称“邮票公园”,同时建绿色屋顶和绿墙,发挥截留雨水、荫蔽的净化空气功能,改善居民健康。

4)自俄罗斯泥炭资源覆盖全国15%区域。泥炭提取后,泥炭地被废弃,排水系统照常运转将泥炭沼抽干,缺水导致泥炭干燥上层脱水极易着火。在联合国支持下白俄罗斯开始规划和可持续管理,普遍的做法是让废弃泥炭矿床再湿润,水位上升后变为养鱼和采摘场所,发展生态旅游,为人们带来了切实效益。环境也变好了,密集的泥沼也成为CO2吸收源。

5)中国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建立国家公园为一体的自然地体系,与《方案》不谋而合。而且我国各地也先后以贯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依靠自然力量解决现实问题,以替待原有的技术手段。我国在不少地方和城市搞海绵城市试点,倡导建设自然沉积、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的城市水生态系统;珠江三角洲搞绿道网,香港通风廊道建设等等都是回归自然,利用自然生态的成果。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和借鉴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手段,结合我国实际,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尽早实现美丽中国而奋斗。

作者简介:贺庆棠,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博导、教授。

来源:中国老教授协会林业专业委员会

品牌相关新闻

上一篇:【国外动态】西班牙乡村林业发展措施

下一篇:木材在日常生活中八大常见用途

  • 举报
关闭
同类行业资讯